推广 热搜: 干粉砂浆  保温材料  干混砂浆  砂浆  上海    外保温  高铝水泥  隔离带  干粉砂浆生产线 

2008-2009年度丙烯酸乳液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

   2010-05-16 10500
核心提示:2008年底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原油、矿石等资源价格下跌,投
2008年底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原油、矿石等资源价格下跌,投资严重不足。金融危机已经蔓延成为实体经济危机。

  在这样全球性经济萧条的形势下,中国GDP增速下滑,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能源、交通、社会保障和基础建设等领域投放4万亿元,以拉动内需,抵御外部经济危机,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和健康发展。

  
图1 1992-2008年中国GDP增长趋势

  2009年已经进入第四季度,全球经济运行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一波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涂料及其原料产业同样深受低迷经济形势的影响。本文着重阐述2008-2009年度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 丙烯酸乳液产品概述

   1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丙烯酸酯是丙烯酸及其同系物酯类的总称,比较重要的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酯能够自聚或和其他单体共聚,是生产丙烯酸乳液的主要原料。丙烯酸酯乳液的特点有:涂膜光亮、柔韧,具有优异的黏结性、耐水性、耐碱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其应用范围主要是外墙涂料和内墙高档装饰涂料。不同的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而制得的乳液分别称为:纯丙烯酸酯光聚物乳液(纯丙乳液);丙烯酸酯单体与其他乳液如苯乙烯、醋酸乙烯等其他单体共聚制成的乳液(苯丙乳液、醋丙乳液)等。虽然纯丙烯酸乳液性能优异,但价格昂贵,只用于高档涂料,所以,将丙烯酸酯单体与苯乙烯等其他单体聚合制得的丙烯酸聚合物,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对于提高原有乳液的性能有所帮助。目前,国外大型涂料厂家,还研制出在纯丙乳液中添加氧化铝、镁、硅、钛、锌等其他材料,提高涂料的性能。

  2 丙烯酸涂料发展历程

  在丙烯酸乳胶漆成为建筑涂料主流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它们从诞生至今只有50年。在1953年之前,乳胶漆还没有在建筑涂料领域中应用,而5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墙面涂料。丙烯酸乳胶漆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其干燥快速,容易操作和施工,易清理;人们对油性涂料健康和环境保护不安全性的担心越来越多;配方的优势在涂料生产企业中愈发显现出来。 
         
  40年代 
         
  1939年“纽约国际交易会”曾经在砖石墙面表面使用了由醇酸树脂制成的水性涂料,这在当时仅仅是对水性涂料应用的一种尝试。而真正可称为现代乳胶漆的祖先的是一种为二战中军用轮胎开发的合成橡胶——GRS,它由两种乳液聚合物:丁二烯(软)和苯乙烯(硬)以60/40的比例组成。这种涂料比醇酸树脂涂料干得快,气味小很多并且容易清洗。在SBR之后其他种类的乳液也进入了开发,其中以醋酸乙烯(PVA)聚合物为最多,并且通过马来酸、延胡索酸、丙烯酸酯或乙烯酯进行改性。改性后的PVA比SBR便宜,且气味更低。SBR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当需要更硬的涂膜和更好的外墙涂料耐久性时PVA就能发挥作用。 
         
        当然这些早期的水性涂料没有一种能够达到溶剂型涂料的性能,同时它们也无法从成本上超越醇酸树脂涂料。因此这种水性涂料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时髦的涂料,而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53年丙烯酸乳液诞生 
         
        1953年罗门哈斯公司推出了第一代100%纯丙烯酸乳液Rhoplex®AC-33,它由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合成。基于丙烯酸乳液的水性涂料沿袭了其它非丙烯酸水性涂料的特点,快干、低气味和容易清洗,同时丙烯酸乳液也为涂料生产企业带来了其它优势。纯丙烯酸Rhoplex®AC-33 乳液的漆膜更耐久,比SBR和PVA有更高的耐碱性。油性醇酸树脂漆能提供高光的涂膜,漆膜表面光滑,且附着力很好,在外墙涂料和装饰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当时的Rhoplex® AC-33则仅仅局限于内墙的涂装。醇酸树脂漆的耐碱性很差,尤其是新砖石墙面基材上,Rhoplex® AC-33的表现则较好,且砖石墙面基材对附着力的要求比木头基材低,因此Rhoplex ®AC-33成为在此领域中应用的首选。 
         
        60年代 
         
        第一代丙烯酸乳液附着力差的特点使它们在外墙涂料的应用中经常发生开裂、起泡、剥落的现象。60年代初研制出新的丙烯酸乳液,科学家们在聚合过程中加入了其他单体,使乳液对新的或刷过涂料基材的附着力大大加强。几年后,丙烯酸乳液的耐久性通过聚合物合成技术的改进得到了加强,它们被赋予了抗紫外光和防潮的性能,同时着色力和抗粉化也得到了加强。 
         
        接着要改进的是成膜性能,丙烯酸乳液涂料往往漆膜过薄,而反之醇酸树脂和油性涂料由于固含量高和涂刷性能好而表现出更好的成膜性。要使丙烯酸涂料得到相同的性能,则要求与纤维素类增稠剂有很好的配伍性。通过调整乳胶颗粒分布的新的丙烯酸乳液推出了,但是它也产生了粉化的现象;而要增强它的附着力,则需要用醇酸树脂来改性,而这会牺牲丙烯酸涂料快干、着色和防霉的优点。 
         
        紧接着外墙涂料的耐沾污性被提出,硬度较高的丙烯酸乳液推出了,这种乳液平衡了涂料光泽、耐沾污性和抗开裂等性能。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直至现在还在被使用。 
         
        70年代 
         
        进入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开发在粉化基材上也能有良好附着力的丙烯酸乳液,而这种乳液不使用醇酸树脂改性。通过调整聚合稳定性,一种有出色附着力的乳液诞生,这种乳液与在同时由罗门哈斯公司开发出的新增稠剂——缔合型增稠剂有着非常好的配合。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乳液都被研制成与纤维素类增稠剂配伍,因此这种乳液与缔合型增稠剂配合的优点并没有表现出来。          
         
        80年代 
         
        80年代丙烯酸乳液的研发开始向特种涂料(如:弹性涂料、高光涂料、工业涂料等)发展。其中最长足的进展来自于乳液和增稠剂完美的配合使用。60和70年代,已经开发出各种能做出平光、丝光和高光涂料,并且有良好附着力的乳液。然而不足的是没有一种单个的乳液能同时满足这些配方需求。这就意味着需要一种乳液,既能与纤维素增稠剂又能与缔合型增稠剂配合使用,并能保证优秀的附着力。科学家们通过优化聚合技术和添加特殊单体实现了这个目标,同时这种乳液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多功能性。然而这种乳液复杂的聚合工艺使生产成本很高,于是科学家又尝试着改变聚合颗粒的形态来改进工艺。在过去的工艺中,乳胶颗粒都是球形的,80年代后期,罗门哈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将一些原来球形的乳胶颗粒制造成为大颗粒的叶形,从而使球状和叶状的乳胶颗粒同时存在于乳液中。这种新型乳液的优点在于它能在配方中同时提供自然粘度和保证既定粘度情况下的成膜性。大粒径的叶状乳胶颗粒能阻止涂料配方时水的流动,配方师们就能在配方时使用较少的亲水性增稠剂,从而降低成本并减少表面活性剂的析出。 
         
        80年代之前,溶剂型醇酸树脂仍在高光涂料中占主导地位。丙烯酸乳液无法在不牺牲涂料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高光性。而纤维素类增稠剂在乳液含量较高的配方中会导致体积限制絮凝的局限性也阻碍了丙烯酸涂料在这个方面的发展。70年代开发的缔合型增稠剂解决了这个问题,80年代初,与缔合型增稠剂完美配合的乳液问世了,它能同时满足内墙的耐污渍性能和外墙的高光及保色性能。 
         
        金属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种乳胶漆能在金属基材上起到防腐作用,主要原因是纤维素类增稠剂使得漆膜不连续,因此涂料的防腐性能主要来自于添加许多化学反应活性的颜填料。用纯丙烯酸技术制成的乳液能实现漆膜的连续性。 
         
        科学家们从纺织乳液的应用中开发了弹性涂料,用于遮盖细微裂纹的外墙涂装。直至80年代中期,没有一种丙烯酸乳液能满足弹性涂料的弹性要求,因为它们都过硬,以至无法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实现弹性。而用于填缝胶和胶粘剂的乳液柔软度能实现弹性,但漆膜又太粘,容易沾染灰尘。弹性涂料乳液同时运用了较硬的聚合物和较软的聚合物技术,它既能使漆膜具有柔韧性,表面又有一定的硬度,还能使涂料表现出良好的抗张强度。

        罗门哈斯公司在80年代又开发出了遮盖聚合物。这种由苯乙烯聚合成的粒径仅0.38-1微米的中空聚合物能在配方中替代钛白粉实现遮盖,节省涂料成本,并且从耐擦洗性、耐沾污性、保色性等方面改善涂料的性能。 
         
        90年代 
         
        90年代环保和低气味得到重视,人们开始关注涂料中的VOC含量。乳胶漆中的VOC主要来自于成膜助剂带来的溶剂。如果从平光涂料中去除成膜助剂,乳液将无法良好成膜;而无需成膜助剂的乳液,则会导致漆膜太软并容易沾染灰尘。于是低VOC乳液诞生了。 
         
        内外墙通用型半光乳液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它能同时满足附着力、流平性、耐久性、保色性、抗粉化、耐沾污性等性能要求,并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型增稠剂或非离子型聚氨酯增稠剂有良好的配合。 
         
        增稠剂的作用在配方中越发体现出来。人们开始注重高、中、低剪切粘度对涂料性能的不同影响,增稠剂的产品线也越来越完善。 
         
        21世纪 
         
        全球建筑涂料的发展有了以下趋势: 
         
        •时尚——先进的调色系统能调配各种个性化的颜色,从而引发了色彩领域的革命。作为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必须与各种颜料兼容,包括工厂和店内调色。顾客需要有个性的色彩或效果,而调色技术的出现使任何颜色都成为可能。 
         
        •基材——需要涂装的建筑基材种类不断增加,每一种都向涂料企业的产品能否满足室内外涂装任务提出了挑战。 
         
        •质量——客户对于施工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他们的钱花得物有所值,在很多情况下,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杰出的性能。 
         
        •环境——在过去6年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增长缓慢,但随着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的突出,客户开始要求产品既不影响他们的日常家庭生活,同时又能保持空气和水的质量,从而确保生活的品质。
        

        第二章 丙烯酸树脂乳液产业链分析

        1 丙烯酸市场分析与技术进展

        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之一,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水溶性涂料和胶粘剂用的共聚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乙酯,以及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中,用于生产丙烯酸酯约占总需求量55%。冰丙烯酸用于生产超级吸水剂聚合物(高吸水性树脂,SAP),占世界需求量约32%,以及洗涤剂聚合物。少量用于生产聚丙烯酸酯用作增稠剂、分散剂和流变控制剂。随着下游产品的丰富与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丙烯酸生产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世界需求和产能
 
        据统计,2000年全球丙烯酸需求量为240万t,2001年全球丙烯酸需求量出现停滞现象,仍为240万t。在2002年,全球丙烯酸消费量增加到260万t,其中SAP和树脂改质剂分别占到了33%和30%。2001年全球生产能力合计327.6万t/年。而2002年世界丙烯酸生产能力达到365万t/年,其中北美136.0万t/年,占37.3%:欧洲99.5万t/年,占27.3%;亚洲129.5万t/年,占35.4%。 
        据Tecnon Orbichem公司预计,2003~2009年间,全球丙烯酸消费年增长率将达3.5%。丙烯酸酯、超级吸水剂聚合物(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酯等消费合计将由1999年240万t增加剂2009年350万t。2002年世界丙烯酸酯消费为230万t,2003~2009年间消费年增长率预计为3.6%,2009年将达近300万t。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消费增长率将大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市场现状

        我国丙烯酸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装置均采用丙烯腈水解法,规模小、品种少。1984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引进日本技术和设备,建成投产我国首套大型丙烯酸及酯生产装置。90年代初,国内丙烯酸及酯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目前为止,已先后有十几家企业筹建丙烯酸及酯项目。

        我国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占丙烯酸总消费量80%左右。丙烯酸酯主要用于胶粘剂、涂料、皮革等领域,其中用量最大的是丙烯酸丁酯,2002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15.3万t,占丙烯酸酯总产量的65.7%,进口量10万t,表观消费量为25万t左右。2001年丙烯酸酯产量为15.89万t,同年丙烯酸酯进口量为15.55万t,需求量为31.4万t。预计2005年~2010年,我国丙烯酸市场将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2 全球丙烯酸装置产能概况

        至2008 年年底,全球粗丙烯酸(酯化级丙烯酸)的装置产能达到了499.3 万吨/年,较2007 年年底的491 万吨/年增长了 1.6%。表1 所示为近4 年全球酯化级丙烯酸装置产能的增长情况。

        表 1  全球酯化级丙烯酸装置产能(万吨/年) 
 

年份 产能 同比增长幅度
2005 396 7.0%
2006 448 13.1%
2007 491 9.6%
2008 499.3 1.6%

        至2008 年年底,全球通用丙烯酸酯的装置产能为460.5 万吨/年。通用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 2-乙基己酯)的产能显著小于酯化级丙烯酸的产能,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酯化级丙烯酸用于生产高纯丙烯酸。用于生产通用丙烯酸酯的粗丙烯酸比例逐年减小。高纯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SAP)。

        表2 2008年12月全球丙烯酸、丙烯酸酯和高吸水性树脂装置产能(万吨/年)
 

国家(地区)
公司
装置地址
CAA
AE
美国
American Acryl
德克萨斯州帕萨迪纳
12
5
巴斯夫
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
23
18.1
陶氏化学
德克萨斯州克利尔莱克
32
19.5
陶氏化学
德克萨斯州潘帕
0
7.5
陶氏化学
路易斯安那州塔夫特
11
16.6
罗门哈斯/斯托哈斯
德克萨斯州迪尔帕克
58
38.6
墨西哥
陶氏化学
墨西哥
4.5
5.0
巴西
巴斯夫
Sao,Paulo
0
5
Proquigel Quimica SA
Caceias,Bahia
0
1.5
比利时
巴斯夫
安特卫普
16
5
法国
阿珂玛
Carling-Saint Avold
27.6
27
德国
巴斯夫
路德维希港
30.5
38
陶氏化学
Bohlen
8
6
斯托哈斯
马尔
26.5
6
捷克
Hexion特种化学品公司
捷克
5.5
5.7
俄罗斯
AO Akrilat
Dzerzhinsk
2.5
4
南非
Sasol
Sasdlburg
8
11.5
印尼
日本触媒
Cilegon
6
10
日本
出光石化
爱知县知多市
5
5
三菱化学
三重县四日市
11
11.6
日本触媒
姬路
38
13
日本触媒
爱姬县新居滨
8
0
大分化学
大分市
6
0
东亚合成
名古屋
0
11.4
韩国
LG化学
Yeochon
16
23
马来西亚
巴斯夫Petronas
Kuantan
16
16
新加坡
日本触媒
新加坡
7.3
8.2
台湾地区
台塑
Linyuan
5.5
10
台塑
Mailiao
9
10.2
中国大陆
北京东方
北京市
8
8
 
浙江卫星
浙江嘉兴
4
4.5
 
沈阳蜡化
沈阳市
8
12
 
江苏裕廊
江苏盐城
20.5
25
 
吉林石化
吉林市
3.3
3
 
上海华谊
上海市
12.6
17.5
 
扬子-巴斯夫
南京市
16
15.5
 
台塑(宁波)
浙江宁波
16
20
 
开泰实业
山东淄博
4
0.6
 
正和集团
山东广饶
6
6
 
兰州石化
兰州市
8
10
全球合计
 
 
499.3
460.5

  3 国内丙烯酸装置产能发展

  中国大陆近年丙烯酸及酯装置产能发展极其迅速。图 2 是自 1984 年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方化工厂的国内首套装置投产后,历年国内装置产能发展状况。经过2005 至2007 年的产能大发展,从2008 年以后产能的增长将显著放慢。
 

  图2  国内丙烯酸装置产能增长情况(万吨/年)

  中国大陆2008 年酯化级丙烯酸产量76.4 万吨,同比增长9.6%;通用丙烯酸酯产量75.9 万吨,同比增长3.7%。
 
  2008 年中国大陆丙烯酸装置的开工率为72%,通用丙烯酸酯装置的开工率为63%。开工率偏低主要有以下原因:

   •装置产能前几年增长过快,过剩的产能尚需3-5年逐步消化;

    •受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4 丙烯酸及酯价格变化与进出口贸易

  2008 年是我国丙烯酸及酯产品进口连续第4 年呈下降趋势。从2005 年我国丙烯酸及酯生产厂家由之前的 3家而增至 11 家,装置产能不断扩大逐渐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进口丙烯酸及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丙烯酸及酯出口数量在2006 和2007 两年连续下降后,2008 年大幅上升,出口数量较上年增长32.7%。


 
        图3    中国历年丙烯酸及酯进口数量变化趋势(万吨)
 
        图4  中国历年丙烯酸及酯出口数量变化趋势(万吨)

  2008年全年原油价格整体偏高,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因此,2008年丙烯酸及酯价格总体较2007年高。

  2008年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的国内市场价格自8月份以后下跌较快。进口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的价格相对稳定,自10月份以后才有所下跌,其中12月份下跌幅度较大。

 
        图5    2006~2008 年进口丙烯酸价格变化情况(千美元/吨)


 
        图6    2008 年丙烯酸丁酯进口价格变化趋势(千美元/吨)

   第三章 2008年中国丙烯酸酯市场大事记

   1 两套新装置正式投产,国内丙烯酸酯供应量增加

  去年投料试车的兰州石化8万吨/年和山东正和10万吨/年两套新建丙烯酸酯装置,已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开车投产。这两套新装置的投产使得我国丙烯酸酯总供应量从70万吨上升至84万吨,加上今年经济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丙烯酸丁酯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2 丙烯酸酯进出口总量连续四年减少,丙烯酸进出口总量连续上升

   2008年国内丙烯酸酯进口总量继2005年开始下跌以来,连续第四年持续下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10月份进口总量为6.47万吨,较去年同期7.41万吨,下降13%,出口总量为3.51万吨,较去年同期3.99万吨,下降12%。

  2008年国内丙烯酸及其盐进出口总量较去年均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10月份进口总量为4.02万吨,较去年同期3.37万吨,增长19%,是继2005年增长率持续下降以来,首次上升。1-10月出口总量为3.33万吨,较去年同期1.67万吨,大幅增长99%,自2003年以来,丙烯酸及其盐出口均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3 丙烯酸下游产品成功完成两次行业内收购

  韩国LG收购韩国可隆

  2008年6月24日,韩国LG化学宣布收购韩国最大的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工厂——可隆集团旗下SAP业务,旨在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协议金额为900亿韩元,合8700万美元。根据协议,LG化学将接管可隆旗下年产量为7万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工厂,同时接管相关技术、专利、知识产权、债务和劳动力。此前,LG化学一直为可隆提供原材料丙烯酸精酸。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

   2008年7月10日,陶氏宣布以每股78美元的现金收购罗门哈斯公司,丙烯酸酯行业下游产品丙烯酸乳液业务一同被收购。此外,罗门哈斯在水处理、粘合剂、个人护理、杀菌剂、建筑和包装材料等市场均有基础,此次收购,使得陶氏化学产品更为全面。按照陶氏的预计,并购罗门哈斯将在2010年推动盈利“显著增长”,年均可节省约8亿美元的成本,关键的成本节约项目包括对于原材料的购买力、制造和供应链的改进,以及合并后管理费用的节省。

   4 丙烯酸酯反倾销进入期终复审调查期

  自2003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丙烯酸酯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起5年,于2008年4月10日终止。今年4月 9日,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丙烯酸酯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丙烯酸酯仍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3年第3号和2005年第40号公告公布的征税范围和反倾销税税率,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表3 进口丙烯酸酯征税范围和反倾销税税率

原产国 供货厂商名称 征收比率
韩国 株式会社LG化学(LG Chem, Ltd.) 2%
其它韩国公司 20%
马来西亚 巴斯夫国油化学私人有限公司(BASF PETRONAS Chemicals Sdn Bhd) 4%
其它马来西亚公司 38%
新加坡 新加坡丙烯酸酯私人有限公司(Singapore Acrylic Ester PTE Ltd.) 30%
其它新加坡公司 49%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日本触媒公司(PT.NIPPON SHOKUBAI INDONESIA) 3%

  5 华南首套丙烯酸及酯类装置确定上马

  华南首套丙烯酸及酯类装置确定于2010年在惠州大亚湾化工工业园区投产。据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初步计划建成集普酸、丁酯、甲乙酯、异辛酯于一体的丙烯酸及酯类装置,总产能约20万吨,现在正处于前期工艺设计阶段,有望于明年动工基建。此套装置上游丙烯资源来源于惠州大炼油,部分醇类产品需要外采。随着华南首套装置的投产,全国丙烯酸酯产销格局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6 金融海啸席卷而来,丙烯酸酯上、下游纷纷降低开工率

  2008年国庆节后,油价暴跌,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逐步扩散至全球实体经济,低油价显示出下游需求的低迷。2008年11月19日,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关闭全球80家工厂并将减产的计划将持续到明年1月。另一化工巨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也不能幸免,12月8日,陶氏宣布一揽子调整方案,其内容包括减低产能、出售资产,以及占全球员工总数11%的大裁员。丙烯酸酯生产商在第四季度开工率亦下降,装置停车较多,山东正和、兰州石化、北京东方、齐鲁开泰、沈阳蜡化装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开工率。特别是10月,上游全行业利润亏损严重。下游企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2008年国内丙烯酸酯需求总量较去年或下降,很多下游企业在下半年亦大幅降低产量和规模,原先计划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正常恢复生产的中小企业,部分关停至今;大型涂料乳液工厂开工率均较往年同期大幅降低;临近年底,两节前夕,胶带行业需求有所转好,成为丙烯酸丁酯的“一根救命稻草”。

   7 丙烯酸丁酯跌至4年以来最低点

   2008年国庆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影响,油价急速回落,整个大宗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开始萎缩。但与此同时,国内丙烯酸酯产能仍在释放,特别是丁酯市场表现更加明显。11月6日,华东丙烯酸丁酯市场跌破万元整数支撑位,收盘于9900-10200元/吨,较今年华东市场6月中旬最高点20000元/吨,恰好腰斩,比市场预期更快进入“四位数时代”。从04年11月开始跟踪丙烯酸酯市场,记录价格以来,2008年12月10日的9000元/吨(华东送到)的价格已经是跌至4年以来的最低点了。考虑到油价还没有明显启稳的迹象,同时全球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市场分析对丙烯酸丁酯的进一步走势仍持谨慎态度。

   8 奥运期间,部分装置关停

  出于北京奥运会环保及安全方面因素考虑,北京东方装置在奥运会期间全线停车。上游烯烃装置于6月20日意外停车,酯化级丙烯酸受此影响停车,仅用库存维持生产。至7月初,丙烯酸及酯类装置全线停车。就在北京东方停车的前后时间段,恰好成为丙烯酸丁酯市场行情涨跌分水岭。奥运会前期,下游工厂为奥运会期间成品预备库存,原料采购量有所增加,但随着价格不断冲高,下游成品价格拉涨逐渐受阻,部分下游囤货完毕后,逐渐离场,下游装置总体开工率下降,需求减弱,市场陡然下滑。奥运会结束后,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原先预料中的下游需求复苏并未启动,供应商为奥运会后预留的前期高价库存亦成鸡肋,市场跌势难止。

  第四章 高性能丙烯酸乳液的研究与发展 

  丙烯酸树脂和乳液的聚合已发展了几十年,在工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引入含氟基团来改变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是目前化工涂料行业的前沿技术。该项目利用含氟丙烯酸乳液研制的FC纳米导电防腐涂料,既保留丙烯酸酯涂料良好的耐碱性、保色保光性、涂膜丰满等特点,又具有有机氟树脂耐候、耐沾污、耐腐蚀及自洁性能,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涂料,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建筑结构中地网的防腐保护。

  为实现水性涂料高性能化,近几年,国内外在水性涂料用乳液合成技术上的主要进展为:

  ①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为乳胶涂料从根本上改进其耐水性提供了技术与物质基础。

   ②自交联技术,为改进涂料涂膜硬度以增加其耐沾污性和抗老化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

   ③核壳结构与互穿网络技术,为解决乳胶涂料低温成膜性和高温抗沾污性的矛盾及大幅度降低乳胶涂料的有机挥发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④多种功能团改性技术,有机硅聚氨酯等不同单体改性丙烯酸聚合乳液及氟硅乳液等一大批高性能乳液的出现,为不同性能要求的涂料的配制提供了黏结材料,为开发相应的高性能涂料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技术与产品在近年中迅速地扩大应用。

  各种改性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丙烯酸乳液的性能,扩大丙烯酸乳液的应用范围,比如:聚氨酯改性丙烯酸乳液(PUA乳液),可以显著改善丙烯酸乳液的耐磨性、硬度与柔韧性,用于配制水性木器涂料或皮革上光油,氟碳改性丙烯酸乳液通过侧链引入全氟基团来改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结构,可是其如疏水性、疏油性、自洁性等综合性能指标大大提高,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自交联改性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丙烯酸乳液的各项性能,是丙烯酸乳液在金属涂料、塑胶涂料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